果冻:2万元请学生喝咖啡的报销问题

2024-11-19 02:48:10 admin

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出台本科人才培养新举措,果冻包括减少本科生课程总学分,请学成立心理健康建设委员会,生喝加强大学生心理关怀与培养等。咖啡最让人瞩目的销问新举措是开设1学分的“新生研讨课”,选出179名新生导师,果冻每位导师发给人民币2万元,请学专门用于请学生吃饭、生喝参观博物馆等,咖啡希望以此增进师生之间的销问互动交流,沟通思想和学术。果冻(昨日《京华时报》)

  根据人大校方的请学规划,这2万元并不是生喝报酬,而是咖啡作为请学生喝咖啡、吃饭、销问参观博物馆的课程经费。此举引发了网上一些议论。比如有人计算,179名教师,每人发2万,合计人民币358万元,耗资不菲,吃饭开支算在教学经费里,不合理。而且,饭桌上能否谈出点什么学问,这一点也让人生疑。

  到底请学生吃饭喝咖啡,怎么个吃喝法,人大并未公布指引细则,而且,吃饭只是整个教学课程改革的其中一环,媒体只强调“吃饭”而不及其余,部分网友由此引申为“公款吃喝”,恐怕对学校不公平。根据我的经验,高校教师的个人科研经费,一般来说财务是不让拿餐饮发票去报销的。人大以什么名目报销这笔钱有待观察,假如教育部不改经费报销办法,其他高校要复制人大的做法很难。

  我大学时念文科,我们系里有位老教授说过一句话,“理科是忙出来的,文科是闲出来的”。意思是说,对于文科生,“独学无友”很危险,所谓要“闲”,除了埋头读书也要跟人喝咖啡聊天,交流观点和砥砺思想很重要。而我自己,多年来受益于在导师家蹭饭蹭咖啡的经验,对这一点深为赞同。人大是文科院校,我理解,人大改革是针对大学里师生关系疏远,有些学校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学生一年到头见不到导师几次的现状而言的。

  初衷很好,可惜现实太复杂。举个例子,高校科研项目从立项、开题到结项,都有评审措施,钱怎么给,要视乎质量进度来定,虽然评估尺度良莠不齐,也免不了人情干扰,但毕竟有衡量尺度在。假如2万元饭钱发给导师,怎么评估吃完饭、喝完咖啡之后学生的进步?假如只吃饭,不读书不指导,学生没进步,这个饭钱是不是应该收回来?我看,假如没有考核和退场机制,这个钱就有可能打水漂,让纳税人徒增负担。

  更让我担心的是,咱们现在是“饭桌社会”,流行的是“人情文化”,假如按照人情文化、饭桌社会的逻辑来培养学生,又缺乏有效制约,难保出台的措施不会走样。新生研修课固然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但高校并非净土,有些沾染社会习气的师生,以学术以外的个人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学生课业成绩,乃至奖学金评定和保研指标,并不是没有发生过。那么,对那些不愿喝咖啡的学生,设立这笔喝咖啡专款,是不是有不公平的嫌疑?

  几年前网上曾流传一热帖,题目叫《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今天读来,此文好像是“2万元请学生喝咖啡”新闻的“前传”。喝咖啡、上博物馆,在我们这个国家还是很精英、很中产的事(否则为啥不请学生上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假如觉得只要喝过咖啡就成了精英,“向上流动”了,未免一厢情愿。教育公平,除了学校师生的努力,还有待于校园外、社会上其他公平举措的配合,否则,喝咖啡就单纯成了“怎么从财务那里顺利报销”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hdwmn_lw

友链


  • 文章

    5

  • 浏览

    64

  • 获赞

    66852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