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范仲淹的早年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2024-11-19 01:37:05 admin

  范仲淹的贫困《岳阳楼记》多年来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广为人知。生范“先天下之忧而忧,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激励志士仁人的年生千古名句。但范仲淹的活原主要事业并不是写散文,而是贫困北宋中期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

范仲淹

  范仲淹

  贫困生范仲淹

  入夜,生范尖利的仲淹北风裹夹着旋转的雪花,掠过山东淄州连绵深山,年生扑向一座古庙。活原在这座名为醴泉寺的贫困古庙里,一间破败的生范僧舍内,昏黄的仲淹烛光,在墙上映出两个晃动的年生黑色身影。恐怖的活原鬼魅展开了黑色的垂天羽翼,要攫住这世界上可怜的人们。

  然而,僧舍里,一个19岁的青年,似乎把这一切置之度外。此刻,他正和一个同伴,在炭火的余温中读着《易经》。不时,青年抬起头来,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向同伴提出一个问题,两个人就着风声讨论起来,互不相让。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的北宋名臣范仲淹(989年-1052年)。

  范仲淹是个苦孩子。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到朱家,范仲淹也改姓朱,取名朱说。孩子渐渐长大,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之后,流着泪下决心苦读,以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27岁的范仲淹,在宋真宗大中祥符8年(1015年)考中进士。中进士之后,才恢复范姓,改名范仲淹,把母亲接过来住。

范仲淹

  范仲淹

  早年生活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历10月1日),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在百日后随家人去吴县(今苏州市)。 父亲范墉,从吴越王钱俶归宋,历任成德、武信、武宁节度使掌书记,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5],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6]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这样过了快三年,范仲淹几乎把长山县的书籍读了个遍,此处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 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秘密。他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生活。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惊,愧恨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立门户,好好学习,等到将来功成名就,再来赡养母亲。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6232

  • 浏览

    45

  • 获赞

    7562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