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什么能取胜?

2024-11-19 03:51:06 admin

  尉迟迥之乱,尉迟又称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支持指的杨坚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尉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支持

  《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杨坚在这次战役有几个有利条件成就了胜利:(一)他的杨坚关中平原根据地长期以来是远征的跳板,只要他有取得胜利的尉迟迹象,他就能得到从北周继承下来的支持强大的战争机器的效忠;(二)他还掌握着统一领导和各个击破分散敌人的优势;何况后者只有地方的追随者,各怀私心异志,杨坚缺乏协调的尉迟战略。(三)杨坚得力于高颎,支持而他的杨坚敌人又缺乏想象力和个人魅力,所以他继续走运。尉迟

  复旦大学教授韩升认为这次叛乱既得不到官僚阶层的支持支持,也得不到民众的杨坚支持。而且北周经历宣帝的暴政之后,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中原百姓也对新征服者无特殊感情。所以,尉迟迥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

image.png

  后世影响

  一般认为,北周时汉人大量进入军队,至其末期北周的将领更是以汉人占多数;政治实权也转移到汉人手中;杨坚得到这两批汉人文武官员支持是其成功代周的关键 。而平镇这次叛乱之后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隋朝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评价

  对于尉迟迥之乱,历代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尉迟迥此举是维护北周政权不被杨坚篡夺,也有人说尉迟迥完全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唐朝常乐公主在劝唐宗室举兵反抗武则天篡夺唐室时,曾以尉迟迥为例,评价说:“尉迟迥,周之甥也,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 明朝学者张燧曾盛赞王谦和尉迟迥,评价道:“周灭而有王谦、尉迟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

image.png

  王夫之则认为:“尉迟迥可以为宇文氏之忠臣乎?宇文阐称帝已二年矣,父死而正乎其位,杨氏虽逼,阐未有失德也,迥乃奉赵王招之少子以起兵。曹操所不敢奉刘虞以叛献帝者,而迥为之不忌,迥之志可知矣。迥可为忠臣,则刘裕之讨刘毅,萧道成之拒沈攸之,使其败而死也,亦晋、宋仗节死义之臣乎?杨坚无功而欲夺人之国,于是乎有兵可拥者,皆欲为坚之为,迥亦一坚也,司马消难亦一迥也,王谦亦一消难也。志相若,事相竞,则以势之疆弱、谋之工拙、所与之多寡分胜败矣。胜者,幸也;败者,其常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26

  • 浏览

    393

  • 获赞

    284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