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之花——民航第一批“女报务员”的不凡人生

2024-11-18 20:43:17 admin

在广袤的女报务员内蒙古荒漠中,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荆棘植物,荆棘。民航浑身带刺,第批浑身散发着一股独特的凡人魅力。她扎根荒野,女报务员直面贫瘠,荆棘在荒漠中坚韧顽强的民航生根、发芽、第批绽放。凡人在我的女报务员身边,就有如荆棘一般的荆棘这样一位女性,既有坚韧不拔的民航一面,也有美丽端庄的第批一面,宛如一朵盛开在荆棘丛中的凡人花朵。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女性。刘春红,84年进入民航内蒙古区局工作,从事报务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参加工作至今,荣获2008年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13年度“安康杯”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15年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15年雷雨先进个人。
在荒漠中“生根”
18岁,正值桃李年华的时代,刘春红却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了最艰苦的地方。1985年夏,刘春红前往锡林浩特航站进行专业基地的调机任务;1986年春,前往雅布赖导航台帮助导航台进行报务转报工作;1986年秋,刘春红被选拔出来,作为驻场通信员,圆满完成飞机场转场前后的通信设备的联系工作。
其中,雅布赖国际导航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北方面,干旱、沙尘暴是那里的代名词,荒芜的沙漠、漫无边际的戈壁滩是那里的“风景线”,被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距离呼和浩特1200公里,是离内蒙古分局最边远的导航台。当刘春红得知要被指派到雅布赖国际导航台工作时,内心是打怵的、有所顾虑的,毕竟只身一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需要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还要做好远离家人的思想准备,这都是不小的挑战。“雅布赖的馒头不放碱面,吃起来是酸的!”由于地域差异,刘春红很不适应当地的饮食。“休息的时候,想出去逛街,只能搭车去120公里以外的金昌,一路摇晃颠簸,下车时腿都在抖。”刘春红笑着说道,“那二年的车密封性不好,碰上沙尘暴,风沙就一个劲的往里灌,下车抖一抖,能抖下来一斤沙。”尽管工作环境艰苦,刘春红并没有被眼前的恶劣环境所吓倒,而是坦然、乐观的接受这一挑战,长达一年之久。在茫茫戈壁阳光的照耀中,犹如一株荆棘之花,绽放出最绚烂的青春年华。
在“摩斯电码”中成长
1980年,军民航开始分开独立运行,刘春红作为民航独立之后招收的第一批报务员,从此便与电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报务员刘春红来说,17岁参加工作,开始练习打报,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充满神秘感。练习打报,必须将国际国内局名、常用点码、公用密语、国际电报英文缩写及ZQ密语烂熟于心。对于初学者刘春红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晦涩难懂,只能靠一遍遍的死记硬背。打字速度亦是训练的内容之一,电报由数字组成,每4个数字一组,再把数字用不同的点、划区分,比如“1”用*—表示,“9”用—*表示,报务员在读码时就念“滴答”“答滴”,发报时敲下的电键快速抬起就是“滴”,稍摁一下就是“答”。对方报务员在抄报时,要及时将听到的滴答声转化为数字并记录下来。每分钟120个码只是抄报的“及格”速度,这就意味着10分钟内要抄写1200个码,这中间可能还有停顿、翻页等。“如果脑瓜不够灵、对声音的反应不够快,报务员的工作是很难胜任的”。刘春红说。
报务员的工作单调,但并不轻松。报务员训练的重点包括电传、抄报、手键和电子键,在电子键的练习中,敲击电键按钮主要是依靠右手中指,而指甲下面那一块肉是主要的着力点。对于刚刚接受训练的报务员来说,电键的弹簧比较硬,所以一般训练没多久,很多学员这块肉就会肿起来,继而生出老茧。除了手型,反应速度也是甄选报务员的重要标准。“要看这个人脑子是否灵活,协调性是否足够好,反应速度慢、心理素质差的人是当不了报务员的。”刘春红说道。大浪淘沙能者上,刘春红生怕被淘汰出局,经常下班还跑回单位练习,有时候门锁了就翻窗户进去,正是靠着专注、专业、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让刘春红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报务员。
在耕耘处“开花”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一名老资历的报务员,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尊称她为“三儿姐”。2008年6月内蒙古空管引入自动转报系统,刘春红不用再坐在机器面前敲写滴滴答答的报文。自动转报系统的引入,对于工作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刘春红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艺痴者技必良”。年近50,要去接触、学习、使用一个全新的自动转报系统,看起来似乎“举步维艰”。刘春红在高新科技面前,并没有丝毫退缩,更没有拿年龄大当借口,而是拿出学习报务的那股子认真劲儿,抱着笔记本跟一群年轻人一起学了起来。从系统主要硬件组成到软件配置,面对这些曾经没听过也没见过的概念,刘春红感到既陌生,又新奇。“敲了几十年的报文,如今不再需要人工编报,算是报务发展的一大进步啊”。刘春红感慨道。不懂的就先记下来,下课拉着挨个问,直到弄懂吃透才罢休。对刘春红这个大龄学员,自动转报系统的厂家印象颇为深刻。
万变不离其宗。自动转报系统的核心依旧是报文,刘春红学习报务时记录的一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如今已经成为了设备监控室的一笔“财富”,每当有什么电报方面的疑难问题,都可以在这本“宝典”中找到解决方法。作为一名老资历的报务员,主动担起了讲解报文的工作,将自己半辈子的所学所得所感,传授给下一代。搞转报的年轻人,大都听刘春红讲过课,被刘春红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业务知识所折服。“刘师傅是一名严师,我要感谢师傅的严厉和苛刻,才能有我今天的成长和蜕变。”徒弟张艳东说道。辛勤耕耘,静待花开。作为师傅,刘春红甘为人梯,毫不保留的将所学所得传授给年轻人,用一份执著将对报文不悔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
刘春红,个子不高,小小的身躯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自84年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的值班经验,身体力行的做到了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她的付出,平凡却又伟大,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感人的事迹,也没有高精尖的科技创新,有的只是默默的奉献与坚守,正是靠着不浮不殆,不急不躁的工匠精神,坚守在一线岗位上30余载,这种精神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值得我们每个年轻人去学习、去传承!(张雅萌)

友链


  • 文章

    2

  • 浏览

    1482

  • 获赞

    36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