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是什么时候有的?古代有哪些洁牙用具?

2024-11-19 00:20:54 admin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有哪些洁牙用具?牙刷用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牙齿,古代是洁牙人进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质地坚硬,牙刷用具纯白如雪。古代一口整洁的洁牙牙齿,不仅能有较好的牙刷用具生活质量,也可以在社交活动中赢得先机,古代为此,洁牙小伙伴们从小养成了早晚刷牙的牙刷用具习惯。其实,古代在古代,洁牙同样很注重牙齿的牙刷用具健康,各关洁牙用品一应俱全。古代

  古代,洁牙虽然没有精致的牙刷和考究的牙膏,不过民间早已重视刷牙的那些事。在《诗经·卫风·硕人》中,用“齿如瓠犀”来形容美人的洁白牙齿,与此相对,古人用“龃龉”一词,说明牙齿参差不齐的情况,后来引申为双方抵触,彼此厌恶的状况。《史记·仓公传》中指出,产生龋齿的原因与“食而不漱”有关。

image.png

  上图_ 《红楼梦》剧照,林黛玉漱口

image.png

  上图_ 茯苓,古代制牙膏原料之一

  古人对牙齿保健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儒家经典《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意思是说早上鸡叫的时候,要用盐水漱口。到了东汉,百姓对刷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据 《金丹全书》记载:“饮食之毒,积于牙缝,于当夜晚洗刷,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故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当时,把早晚刷牙作为生活习惯,以此保持牙齿洁净,同时,书中指出晚上刷牙比早上刷牙效果更好,能把牙齿上残留的碎屑全部洗刷刷,更利于牙齿健康。

image.png

  上图_ 秦汉形状似旱烟袋,青铜器,管内应为动物鬃毛

  问题来了,古人用什么刷牙呢?

  早在秦朝,就曾有过青铜牙刷,形状类似于烟锅,圆孔里塞上布条,作为刷牙工具。即便如此,这种牙刷也是贵族享受的专利。在三国时期,古人习惯用手指刷牙。用它蘸点细盐,做个SPA,相当的原生态。准确的说,这么做应该是揩牙,虽有了清洁牙齿的过程,实际效果却是马马虎虎。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描绘了一个和尚,左手拿着水瓶,右手仔细揩牙的画面。

image.png

  上图_ 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牙签显得高大上了。1976年,在江西南昌发现了三国东吴高荣墓,出土了两根小物件,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个小东西一头是挖耳勺,另一头是牙签,东西虽小,十分实用。

  西晋文人陆云在和哥哥陆机的家书中,写道:“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陆云送给哥哥的是曹操用过的牙签。当时赠送牙签是时尚高雅的潮流。两种不同时期的牙签,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纯金哒,如今的竹木牙签太low了。

image.png

  上图_ 古代的牙签

  揩牙的效果不理想,关键是没有一把好牙刷。真正意义上的牙刷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印度佛教僧人有饭后刷牙的习惯,这么做是佛教戒律的规定。观音菩萨的净瓶,除了水,还泡着两根杨柳枝,既是洒水用的,也是刷牙工具。玄奘在《大唐西域记》有类似的记载。他回国后,带回了印度木制牙刷,并且用杨柳枝进行了改良。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古人也开始用杨柳枝刷牙。先把杨柳枝在水里泡胀,刷牙时把泡好的杨柳枝一端咬开,杨柳纤维散开,就成一把刷子,同样蘸上盐,刷牙效果立刻体现,由此产生了“晨嚼齿木”的典故。

  除了杨柳枝,槐枝、桃枝、葛藤同样能达到洁齿的目的,苦涩辛辣的味道,着实不好受。为此,唐代医书《外台秘要》配制了类似牙粉的秘方,“升麻9克,白芷9克,莫本9克,细辛9克,沉香9克,含水石18克药物,研成细末,捣末筛为散,每朝杨柳枝头咬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image.png

  上图_ 晚唐用杨柳枝做牙刷

  随着时代的发展,洁牙工具不断完善。文豪苏东坡用松脂和茯苓为原料,晒干研磨,筛选细末,制作了“苏氏牙粉”。这种牙粉不是用来刷牙的,而是漱口用的。此外,苏东坡自创浓茶漱口法,饭后喝几口浓茶,解腻去味,洁齿留香。北宋医典《太平圣惠方》有了牙膏的记载:“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这就是药物牙膏的雏形。

  到了南宋,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南宋文人吴自牧在《梦实录》中,记录了杭州的生活,“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百余家牙刷专卖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以“金子巷口传官人刷牙铺”最负盛誉。

image.png

  上图_ 宋代灰坑出土的牙刷残品与宋钱

image.png

  上图_ 五代十国时期牙刷柄已经有象牙材质的

  牙刷以象牙、虎骨、驴骨、牛角、竹、木等材质,头部钻孔,植上马毛,牙刷长约25厘米,毛孔少则4孔,多则24孔。植毛分明穿和暗穿两种,明穿孔径外小内大,用金属丝加固,暗穿美观大方,工艺难度大。牙刷的价格在25文左右,和一支蜡烛的价格相当,价格亲民,童叟无欺。

  在《类纂诸家养生至宝》中,对早上刷牙进行了专门讨论,“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原来马尾较硬,经常使用会造成牙齿松动、疼痛的后遗症。

  元末诗人郭钰有诗云:“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騣密。”这诗中第一次出现“牙刷”一词。诗人收到南方寄来的牙刷,价值一金,柄如短簪,材质是玳瑁的,银騣是指白色的马鬃毛。马鬃质地较软,是刷毛的上好材料。

image.png

  上图_ 民间古玩市场中的辽代植毛骨质牙刷正背面

  牙齿除了龋齿,还会产生口臭。对于注重社交礼仪的古人来说,这是件十分丢人的事。东汉桓帝在位时,侍中刁存就有口臭的毛病,熏得桓帝脸都绿了。为了改善刁存的口臭,桓帝赐给他一件东西,命他口含上朝。

  刁存一开始以为是御赐毒药,没想到口含之后,香气弥漫,口臭顿消。原来桓帝赏赐的是鸡舌香,用丁香炮制,十分名贵,效果奇佳。东汉学者应劭在《汉官仪》中,记述:“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尚书含香,成为一种宫廷礼仪,常指侍奉君王之意。

  小伙伴们看着挺眼熟吧,这就是古典版口香糖。这种口香糖在《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著作中都有记载。隋唐史学家李百药曾有“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的诗句,唐朝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明清时期,官场上依旧流行着口含鸡舌香的旧俗。

image.png

  上图_ 近代的牙粉广告

  古人认为一口好的牙齿,要做到用牙卫生,养成洁牙的好习惯。

  平常在360度转舌,先外后内,每天坚持36次,早晚还要叩齿各一回,每天72下,此外,紧闭双唇,作漱口状,鼓漱36下。这些方法不仅流行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小伙伴们为了自己的口腔健康,赶紧试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28183

  • 浏览

    9

  • 获赞

    2525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