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博物馆压箱底的文物有哪些 收藏资讯

2024-11-18 20:30:38 admin

【中华收藏网讯】不同人评选展览的年博标准是不一样的,展览的物馆文物“好”,是压箱有收一种价值评判,这种价值评判可以有无数种标准,藏资从文物多寡到看展体验,年博从展板说明到灯光照明,物馆文物都可以是压箱有收标准。我的藏资标准很简单,就是年博展览中展示文物原件的水平与规格。

好的物馆文物展览,确实应该讲好一个故事,压箱有收给观众带去知识和美好体验,藏资不过这都是年博次要的,因为其中有太多的物馆文物不可控因素。举个例子,压箱有收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年度大展“京之刀”,展陈设计合理,展板、照明都很好,讲故事的能力更是一流,但是人潮汹涌,光排长队买票、进馆、等待,就花掉了半天时间,在这种巨大的人流压力下,无论博物馆怎么做,只怕都很难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

实际上,要讲一个好故事,或者给大众带去知识,办展览不如写书。所以我认为,展览还是要回归本位,以文物本身的水平为第一评判要素,让专业人士看到原始资料,让大众得到艺术熏陶,从而提高人民对于文物的接受与喜爱程度。

按照这个原则,我选出了2018年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十个展览。只能选十个,那就一定有疏漏,因为看的有限,爱好和知识也有限。好比说,我最喜欢看的是古物,尤其是中国古代文物,因此2018年初伦敦泰特摩登美术馆举办的大展“毕加索在1932”,于某些人眼里或许是一生的朝圣梦想,但在我眼里却只是一个不错的展览而已,重要性远不如晋唐宋元的书画名迹。

总而言之,我的评选,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1湖南省博物馆开馆展览

湖南省博物馆2012年开始闭馆维修,直到2017年11月29日才重新对外开放。

战国青铜错银双翼神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2017年12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重新开馆后的首个特展“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展期至2018年3月28日),该展汇聚了全国30家文博机构的240件/套精品文物,杜虎兵符、鄂君启节、曾侯乙金盏等著名文物全部出现在展线上,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制、经济、艺术品味、技术手段、社会思想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展示,是一场非常优质的断代史特展。

与此同时,本馆的两个常设展览“马王堆”和“湖南人”都换上了文物原件,2018年1月,湖南省博物馆十一件禁止出境文物的原件汇集一堂,与其他众多珍宝、外省参展文物一起,奏响了2018年文物展览的最强音。

T型帛画

马王堆是中国迄今为止发掘的最大、最完整的西汉墓葬,随葬品极为丰富,各种有机质文物琳琅满目,文物孤品极多,这主要是因为湖南土质酸性不强,且墓室高度封闭,又没有被盗。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型帛画,这件现存最精美的汉代绘画,在中国艺术史和考古史上都有极高的地位。上一次展出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次正逢开馆大庆,才有缘看到,下次再见不知又是多少年以后了。而出土的两件素纱襌衣(曲裾素纱襌衣袖长195公分,身长160公分,重48克;直裾素纱襌衣袖长190公分,身长128公分,重49克。),不仅重量极轻,现代工艺始终无法复制,更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盗抢毁坏事件,只残存一件直裾素纱襌衣向我们讲述汉代工艺的成就。

人物龙凤帛画

“湖南人”展线上也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真品文物,诸如中国最古老的两幅战国楚画“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曾长期流失海外,高调回国的皿方罍,以及大禾人面鼎等青铜器。

足够的底蕴加上多年的准备,还有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积极响应与参与,让湖南省博物馆在2018年初成为了中国最不可错过的博物馆。

2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

2018.06.08-10.08

浙江省博物馆

2018年夏季,中国最重要的考古文物展来自浙江。

此次“越地宝藏”展出了浙江省39家文博单位的100件/组展品,共分为六个单元:走出蒙昧、精勤耕战、陶瓷之路、梵音声声、武林旧事、走向自省,讲述了从史前到明清的浙江故事。展出的文物,水平高且种类全,浙江文物的极品来了八九成,有些极少展出的重要文物也都露面了。

良渚反山玉琮王

浙江自古就是文化昌盛之地,早在史前时代就有跨湖桥、河姆渡、良渚等重要文明遗址,而且文物大多留在了浙江本地。此次特展的史前文物虽然不多,但全是精品,如良渚反山M12墓出土的玉琮王和玉钺,上面的神人兽面纹工艺之高令人惊叹,一毫米六道线不跳,现在的玉工都做不出来。

这次特展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一些地方性小博物馆乃至文管所的精品文物,因为既少见又精美。

其中最典型的是来自临安博物馆的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这件作品出土于唐天复元年(901年)的水丘氏墓,由炉盖、炉身、炉座三部分组成,通高达66厘米,遍体青釉褐彩,工艺集镂空和釉下彩于一体,是晚唐越窑青瓷工艺的巅峰之作,也是禁止出境文物。由于保存上的问题,这件瓷器极少展出,能看到非常不易。

北宋瓯窑青瓷褐彩植物纹注子

还有松阳县博物馆收藏的一对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这种凤耳瓶传世有不少,多在境外,日本保留的尤其多,不过这样成对且品相完美的,应该是绝无仅有了。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宋瓯窑青瓷褐彩植物纹注子”也值得关注,器型和纹饰都颇具南方特点,是瓯窑唯一一件国宝级文物。

总之,这次“越地宝藏”展是全浙江省倾力举办的晒宝展览,39家文博单位的100件镇馆之宝,每一件都值得仔细看。

3辽宁省博物馆书法、绘画、缂丝刺绣展

2018.08.17-11.18

辽宁省博物馆

2018年中,辽宁省博物馆的书法、绘画、缂丝刺绣三大展厅同时开放,煌煌巨迹汇集一堂,是2018年大陆最重要的书画展览。

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大部分是溥仪私带出宫的清宫散佚书画,1945年伪满洲国倒台,吉林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书画遭到哄抢,珍贵文物散落民间,后经杨仁恺先生等人的努力收集,部分入藏辽宁省博物馆。这使得辽博成为中国古代书画收藏水平最高的四家博物馆之一(其余三家是两岸故宫和上海博物馆)。

元代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此次辽博新馆新展,把压箱底的珍贵收藏都拿了出来。论绘画,有宋摹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徽宗《瑞鹤图》、元代赵孟頫《红衣罗汉图》等名迹。论书法,有唐代欧阳询真迹《仲尼梦奠帖》、传唐代张旭《古诗四帖》、北宋欧阳修《行书自书诗》、北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等名帖。缂丝刺绣也是名品众多,有北宋超大幅的《紫鸾鹊谱图轴》,还有南宋缂丝第一名家朱克柔的《牡丹图》和《山茶蛱蝶图》。

除此之外,一些并不十分出名的作品,也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诸如1974年出土于辽宁法库县叶茂台七号墓的两幅辽代绘画《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都是不晚于十世纪中期的高古作品,而且保留了原始的裱装,是中国绘画考古史上的重要作品。

北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局部)

非常难得的是,这次展览文物水平极高,且场地大,人不多,观展效果特别好。这主要也得益于展期长达三个月,奇珍异宝在那里一直等着你,让本地和外地游客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和品味。高古书画虽然脆弱,却也未必如传说的那样只能展十天八天,到点必须收起来回库房休养三年,这次辽博书画展的三个月全程展示,也许将为高古书画的展示开一个好头。

4国宝再现——书画箐华特展

2018.10.04-12.25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国宝再现”,顾名思义,就是一次大规模晒宝活动的下半场。

上半场是2017年10-12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大型展览“国宝的形成”,展出了众多国宝级书画文物。今年同期,台故又举办了一场主题相同的展览“国宝再现”,请出来二十六件国宝书画,让晋唐宋元的赫赫名作济济一堂。

宋仁宗皇后像

古代书画展出一次之后要休养多年,这样级别的展览居然能连续举办两年,大概只有两岸故宫才能做到了。台北故宫的收藏来自清宫,珍宝众多,顶级书画被限制展览,最长展期是一个半月,这次三个月的特展,分A、B两期展出了十三件限制展览的书画,很多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东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

书画的高古,讲的是晋唐宋元,因为再早基本留不下来。甚至传世顶级的东晋遗物,也基本都是后代的摹本,本次特展的第一件宝物,东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就是唐代初年的摹本,上面除了书圣的书法,还有南朝到隋代的鉴定款识,非常珍贵。

宋人《翠竹翎毛》

此次特展文物不算多,却全是重头戏。论书法,有唐玄宗《鹡鸰颂》、唐人《朱巨川告身》、宋高宗《赐岳飞手敕》等;论动物,有北宋易元吉《猴猫图》、南宋钱选《桃枝松鼠》、宋人《翠竹翎毛》、《富贵花狸》等;论山水,有南宋萧照《画山腰楼观》、夏圭《溪山清远》、金代武元直《赤壁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等;论故事场景,有传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南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宋人《折槛图》等;此外还有南熏殿的旧藏皇帝御容像,如《宋太祖像》《宋仁宗皇后像》《宋宁宗皇后像》等,这些作品都是传世名作。在2018年两岸三地的书画展里,展品平均质量最高的,大概就是这个“国宝再现”了。

夏圭《溪山清远》

台北故宫的特展非常多,“国宝再现”开幕同期还有“百卉清供”和“笔墨见真章”两个书画特展作为陪衬,展出有南宋李迪的花篮,还有李西台和宋四家的书法,也都是名作。

“国宝再现”是个相当纯粹的单一品类晒宝展,从展厅到图录都不讲故事,只有最简单的介绍和文字释读,基本上就是让国宝自己说话,让观众和国宝直接交流。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效果也不错。

5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

2018.12.07-2019.03.10

上海博物馆

2018年国内最后一场顶级特展,归属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此次展览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场董其昌专题展览,展览内容以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为主,同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到许多重量级作品,以飨观众。

明曾鲸项圣谟董其昌小像图页(局部)

明代晚期的书画宗师董其昌(1555-1636),上海县(海闵行区马桥)人,后徙居华亭(海松江区),卒后谥“文敏”。董其昌和赵孟頫一样,都是在中国艺术史上统领数百年的人物,也是上海古代最杰出的文化大家,由上海博物馆来做董其昌大展,再合适不过。

董其昌创立了南北宗论的画学理论,并强调以书法入画,改变了中国艺术史的走向,他的作品自然是此次特展的核心,如上博的《燕吴八景图》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青卞图轴》等。

颜真卿《自书告身》(局部)

不过此次特展也展出了许多体现董其昌艺术源流的珍贵高古作品,在第一部分“以古为师”中,上博借来了几件流传海外的绝世名宝,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收藏的王羲之《行穰帖》,那是整个西半球最好的中国书法名迹,还有日本收藏的颜真卿《自书告身》,这可能是颜真卿传世唯一的真迹。绘画类有美国纽约大都会收藏的宋徽宗《竹禽图》、郭熙《树色平远图》等,都是非常难得一见的重宝。国内各文博机构也对此次特展全力支持,吉林省博物馆拿出了北宋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浙江省博物馆拿出了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让这个特展成了年末最重要的文物盛会。

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

不过呢,文物盛会不等于也是观众享受的盛会,人一多,人挤人、人赶人、人怼人的事情就多了起来。普罗大众看不懂,专家学者看不够。随着观展人数的上升,观展效果如何能提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6王羲之与日本书法

2018.02.10-04.08

九州国立博物馆,日本福冈

日本福冈县太宰府的九州国立博物馆今年举办了一场名为“王羲之与日本书法”的盛大展览,把日本历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书法作品和日本早期书法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展示,堪称是今年东亚最重磅的展览之一。展览现场的众多精彩作品,让人深感不虚此行。

唐摹王羲之《丧乱帖》

中国书法,奉王羲之为书圣,所以任何关于书法的收藏,一定首看王羲之。王羲之的年代距今一千七百年,他的真迹早已无存,现在留下的作品中,最好的要数唐代宫廷制作的摹本。

在中国,最重要的王羲之摹本是故宫收藏的神龙本《兰亭集序》,在日本,最重要的王羲之摹本是天皇家世代珍藏的宝物,宫内厅收藏的《丧乱帖》。

《丧乱帖》的流传十分有序,日本史书《扶桑略记》中记载,鉴真东渡带来王羲之真迹一帖,据日本学者考证应该就是《丧乱帖》。《丧乱帖》是王羲之公认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学界连《兰亭集序》都有过争议,因为其笔法太慢,算计复杂,不像是酒后的作品,但是对《丧乱帖》,那就只有一片叫好之声,因为无可挑剔。

这篇文字写于公元357年,那时王家在琅琊的祖坟遭到兵火破坏,时年五十岁的王羲之书道已然大成,却无力为祖宗做些什么,心中难过之极,写出的字全都由心而发,虽然痛彻心扉,写到笔下却成了酣畅淋漓。这一整篇文字齐全,能读懂,情绪、内容、字体三者高度契合,在王羲之作品里是极其罕见的。

唐摹王羲之《大报帖》

在此次特展上,共有四幅唐摹王羲之作品出展,除了著名的《丧乱帖》和《孔侍中帖》之外,还有两幅小作品《妹至帖》和《大报帖》,它们都是日本世代流传的唐代精摹,属于上品,可见日本自古就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

日本的书法,一上来就是跟着唐人学习王羲之,大约到了公元八世纪,日本最高的书法水平已经和唐朝差不多了。

823年嵯峨天皇写的《光定戒牒》,笔力遒劲潇洒,真、草、行三种书体变化,完全是唐代书法宗师的风范。皇帝亲笔、水平高超,加上唐风的用印,见证了千年前僧家戒牒的形式,合历史性、艺术性、考古性三种价值于一体,是令人赞叹的至宝。中国没有类似的东西流传下来,我们想要了解唐代戒牒的样貌,也要参考此物。

元永本古今和歌集

公元894年,由于唐朝内乱,日本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日本的书法也从此走上一条独特的道路。平安中后期的小野道风和藤原行成等日本书法家,在借鉴王羲之的基础上形成了圆润的“和风”字体,在艺术上颇有独到之处。

此次特展看点极多,绝不止于书法本身。日本国宝《元永本古今和歌集》,其纸张工艺精美华丽,古今罕见,应该是传世首屈一指的宋纸。这些文物虽然都身处日本,却也可以极大的拓展我们对中国艺术史的认知。

7仁和寺与御室派之佛

2018.01.16-03.11

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全亚洲水平最高的博物馆,所以笔者2018年上半年看到的最好展览,就是东京国立的年度大展“仁和寺与御室派之佛---天平与真言密教的名宝”。此次特展展示了唐代密宗的华丽风貌及其在日本皇室支持下的千年传承,为空海大师的文化成就做了绝佳的注解。

空海是2017年中日合拍大片《妖猫传》里的主角之一,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地位极为崇高,仿佛孔子之于中国。

空海的生平和唐玄奘颇有类似之处,远涉重洋求佛法,回国传教并大获成功。

宝相华迦陵频伽莳绘册子箱

这次特展上展出了仁和寺的镇寺之宝,空海亲笔书写的“三十帖册子”,内容是他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法的笔记,书体为典型的唐代风貌,内容更是研究密教最难得的一手资料。公元919年,日本醍醐天皇担心这套笔记会散佚掉,于是赐给仁和寺一个漆器经箱,上面用金银粉画出大量迦陵频伽人头鸟,华丽之极,是漆器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唐代密宗在空海之后,分为了两派。一派是钻研“教相”(密教理论)的小野流,一派是钻研“事相”(仪轨法事)的广泽流。仁和寺及其御室派是广泽流的代表,特别注重仪式、供养、佛像等,加之有皇室加持,文物特别华丽,如北宋《孔雀明王像》,是世界上现存最华丽的北宋佛画,色泽鲜艳、工笔精湛,大概是为了修持密法而特意从中国请来的。

日本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特别惜物,寺庙一旦遇到战火灾害,僧人们会奋不顾身的冲入火海,把寺中文物抢救出来,所以哪怕寺院被烧成一片平地,最重要的文物往往也能保存下来。

阿弥陀三尊像

仁和寺在1468年的战乱中被彻底摧毁,直到1641年才重建,但是僧人们拼死将一部分珍贵文物抢救了出来,工艺精美的主佛“阿弥陀三尊像”就是九世纪寺庙初建时的原物。

日本保留的古代佛像极多,特别是木雕和干漆两种,数量远胜中国,原因主要是很少人为破坏。这次特展上展出了很多御室派的密宗佛像,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密佛”,有一尊来自福井县中山寺的马头观音,居然要三十三年才能让人看一次。最精彩的还是来自于大阪葛井寺的千手观音像,公元八世纪的作品,工艺之高叹为观止,是世界上最好的干漆像。

子岛寺金刚界曼陀罗

此次特展的故事陈述和文物水平都无可挑剔,几乎走几步就能看到让人难忘的绝世宝物。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子岛寺金刚界曼陀罗》,这是公元999年一条天皇下赐的唐代曼陀罗的复制本,尺寸特别巨大,画心的长宽都在三米开外,在展厅里整整一面墙顶天立地,气魄雄伟,震人心魄。

第七十回正仓院展

2018.10.27-11.12

奈良国立博物馆,日本奈良

每年秋季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的正仓院展,对全世界的文化界人士来说,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争相一睹古物的芳容。

玳瑁螺钿八角箱

所谓正仓院展,是指展示正仓院里的文物。

正仓院位于日本奈良市东大寺大佛殿西北,是八世纪中叶建造的一所珍藏皇家宝物的仓库。公元756年,日本圣武天皇驾崩,光明皇后将其遗物分几批捐献给了奈良东大寺,是为正仓院北仓文物。此外,东大寺作为奈良时代(710-794)日本皇室供奉的主要寺庙,接受了大量来自豪门贵族及历代天皇的捐赠。

沉香木画箱

正仓院总共收藏文物九千余件,其中有数百件盛唐时期从中国漂洋过海到达日本的艺术珍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世上仅存的孤品,即便是日本本土文物,也带有浓郁的盛唐风格,可以说,正仓院是一座盛唐的艺术宝库。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距今一千两百年以上的文物基本上来自于地下出土的无机物,如石器、金属器等。有机物由于材质稳定性差,在地下很难保存,在地面上又会遭到来自人类的扰动和破坏,所以年代越久保存越少。正仓院所藏有机质文物,皆是地面留存,且因极少被扰动,未经兵火,所以就像被封存的时间胶囊一样,堪称人类文明的奇迹,现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从1946年开始,正仓院的文物会在每年秋季向世人展出,如今已是第70回了。

犀角如意

本次几件最顶级的主打作品,包括玳瑁螺钿八角箱、沉香木画箱、平螺钿背八角镜、犀角如意等,都是来自唐代的文物,华丽耀眼,而且在中国本土是看不到的。尤其是那个犀角如意,是光仁天皇的遗物,使用了犀角、象牙、紫檀、黑檀、水晶等奢华材料,并运用了透雕、木画、拨镂等复杂工艺,而且保存极佳,让我们对唐代的工艺水平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这种传世宫廷珍宝,和地下出土的高度朽坏的文物相差不可以里道计,能跨越千年来与今人相见,这是何等的缘分。

9大洋洲

2018.09.29-12.10

皇家艺术学院,英国伦敦

库克船长于1768年8月乘三桅帆船“奋进号”(Endeavour)从英国出发,横穿大西洋后经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在探险期间访问了大洋洲的大量岛屿,绘制了第一批精确的南太平洋航海图。他出发四个月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立。

夏威夷Ku神

2018年,为纪念库克船长探险250周年,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了建院250年纪念大展“大洋洲”,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250件大洋洲民间艺术品及文物,包括陶器、雕塑、纺织物和独木舟等,向人们系统展示了大洋洲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大洋洲是人类开发最晚的一个大洲,美洲大陆在一万多年前就遍布人类了,而大洋洲的很多地方直到公元1000年以后才开始有人居住。年代近,人口少,技术落后,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洋洲文明程度较低,信息保留难度高。当地工艺品使用易朽坏的有机物,早期文物能到明代就已经很难得了,而且散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使得展出难度很高。不过,大洋洲的艺术具有极高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如果将诸岛文明的精品汇集起来,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是一般的文物展览无法做到的。

纹身女像

这个花了五年时间筹备的展览,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大洋洲专题特展,展品水平之高令人振奋。

主打作品是德国慕尼黑民族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纹身女子像”,大英博物馆也把长期密不示人的几件大洋洲至宝拿了出来,包括夏威夷羽毛战神像等著名作品也在其中。

最令笔者惊喜的是,大英博物馆的天字第一号文物“啊啊”也展出了。这个文物的名字是两个A,大英博物馆文物序列里排第一个,也是整个太平洋文物里最精彩最重要的一件。这件作品工艺复杂,设计独特,由于是白檀雕成的,不太适合欧洲的湿度,极少展出,笔者去了大英博物馆几十次也没见过,这次能亲见,真是太幸运了。

三头像Ta Moko

现在欧洲人举办的高质量展览,已经不会再用殖民主义的眼光去看待其他文明了,而是力求用考古学和历史学的专业眼光,客观的陈述文明发展成长的过程,这就让展览避免于单纯的猎奇,而是让观众得以通过展览,了解了古代大洋洲的人们在独特的环境下,所能迸发出的才华以及创造出的成就,从而对其心怀敬意。

10我是亚述巴尼拔,世界之王,亚述之王

2018.11.08-2019.2.24

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

我是亚述巴尼拔,世界之王,亚述之王。

这是亚述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约公元前668–631在位)的自称,也是大英博物馆年度特展的名字。

国王猎狮浮雕

亚述巴尼拔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中国的霸主齐桓公。他自称“世界之王”,以尼尼微城(Nineveh,位于如今伊拉克北部)为首都,将亚述帝国带入了鼎盛时期。帝国疆域从地中海东岸一直延伸至伊朗西部山区,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帝国。

亚述巴尼拔去世不过20年,亚述帝国就彻底崩溃了,尼尼微毁于一旦,然后埋葬在了历史的深处,只有在《圣经》等少数古书上还会有所提及。一直到19世纪中期,欧洲的考古学兴起,各国纷纷涌入中东“淘宝”,英国人捷足先登,挖到了尼尼微和尼姆鲁德等亚述古城,然后把皇宫里满墙的浮雕和图书馆里数之不尽的泥版图书都运回了伦敦。法国、德国等也不甘落后,纷纷寻找亚述古迹,然后将珍宝运回本国。

国王猎狮浮雕

现在我们很难评判当年发生的事情究竟是对是错,前几年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兴起以后,对古代文明极端仇视,将亚述帝国留在当地的文物全部毁掉,还把视频散布到网上。如果当年欧洲的考古学家没有运走那么多好东西,今天还能留下多少,真的就不好说了。

无论如何,此次特展是大英博物馆历史上最好的亚述文明特展,非常值得一看。大英博物馆有好几个大展厅都是关于亚述文明的,浮雕满壁,特展拿出来的多数都是库房里的收藏,平时看不到。

大英的展示水平很高,会用复杂的灯光效果,让观众看到古代浮雕还有颜色时的样子,而且能引导人们看到各种容易忽略的有趣细节,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的亚述帝国,看着亚述王征讨异邦,狩猎雄狮,惊叹于尼尼微的荣光。

Tell Halaf出土公主像德国奥本海姆收藏

这次特展由大英博物馆牵头,来自法国、梵蒂冈、德国、塞浦路斯、伊朗等众多国家的博物馆都贡献了展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德国奥本海姆的收藏,那是从叙利亚挖出来的大型亚述雕像,精美古朴,气韵生动,只可惜在二战中被炸成碎片,现在是重新拼接粘合起来的,斑驳历史,令人唏嘘。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友链


  • 文章

    2

  • 浏览

    81584

  • 获赞

    9873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