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马谡之死上,是否需要负有一定的责任?

2024-11-19 00:33:58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诸葛责任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亮马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谡之死上先后出现了曹魏、否需负蜀汉、诸葛责任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亮马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谡之死上诸葛亮是否需负否处罚过当,他对马谡之死该负何责任的诸葛责任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亮马马谡是谡之死上诸葛亮最器重的人。诸葛亮十分欣赏马谡的否需负才华,任用他作为自己的诸葛责任参军。诸葛亮经常和马谡探讨天下问题,亮马能够从白天一直谈论到晚上。谡之死上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街亭之战失败后,被诸葛亮治罪而死。当时的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对马谡的器重,因此,在马谡被诸葛亮治罪的时候,有人还劝说诸葛亮,想留下马谡性命,戴罪立功,不过被诸葛亮拒绝了。

image.png

  至于说马谡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诸葛亮将他斩首示众,另一种说法是死在了监狱之中。不管怎么说,都是因为诸葛亮下令将他法办而死的,形式并不重要。

  一、马谡的死因。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失街亭的故事,而马谡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马谡在街亭之战的败绩,才使得他被诸葛亮治罪。

  那是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出动六万大军,兵出祁山,直指陇西。在这一次北伐的初期,由于曹魏对蜀汉轻视,毫无防备,使得诸葛亮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其中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投降了诸葛亮。

  曹魏为了挽回局势,紧急抽调了它的中央机动兵团张郃兵团,大约五万多骑步兵,从关东紧急增援陇上。张郃部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赶到了陇上。

  由于诸葛亮没有封闭关陇道,张郃得以穿过几十里的陇道,突破陇坻天险,来到陇上。这样一来,诸葛亮和张郃之间的决战就不可避免了。

  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街亭本身有城寨,又挡在五总路口,是张郃不能绕过的据点。诸葛亮让马谡依据街亭的城寨扎营,挡住张郃的去路。

  在这个时候,张郃的处境十分危险。他背后是险峻的陇道,前面是马谡的蜀军。张郃没有任何出路,他必须要打败马谡的军队,而且还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耽搁时日。

  这是因为,张郃如果和马谡作战失利,他就会陷入退无可退的境地。在张郃的背后就是陇道,这条道路十分险峻。如果张郃在蜀军的追击下从陇道撤退,必然要遭受极大的损失。

  同样的,如果张郃被马谡缠住,他依然会陷入险境。张郃本身就是千里赴援,人困马乏。再加上后方依靠一条处处受威胁的陇道联系,十分脆弱。如果旷日持久,张郃的五万大军,很可能会因为后勤断绝而崩溃。

image.png

  所以,张郃只有速战速决的战胜街亭的蜀军才行。这样的仗,只要将领不是水平太差,能够守住街亭就行。因此,诸葛亮给了马谡两万精兵,是认为他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在诸葛亮的计划里,我们可以看到,街亭只是前哨据点。因为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失败后,是因为失去了街亭造成蜀军“前无所据”才撤退的。诸葛亮的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主力,这支军队随时能够投入支援马谡。

  只要马谡挡住张郃,诸葛亮就会看情况把这支包括魏延、吴懿在内的军队投入战场,一举歼灭张郃。这样,随着曹魏的主力兵团被消灭,蜀汉会得到很大的战果,一举拿下关中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马谡的错误化成了泡影。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指示,不但没有依据街亭的城寨防守,反而跑到孤零零的南山上去防守。结果被张郃切断了汲水之道,造成全军大乱,被张郃轻易打败了。

  诸葛亮失去街亭,只得撤回汉中。就这样,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就此黯然收场。回来后诸葛亮对马谡进行了治罪,马谡因此而死。

  二、马谡被杀是不是属于责罚过重。

  诸葛亮斩马谡被后人认为是大公无私的表现。他为了严肃军纪,不徇私情,毅然将跟随他多年的马谡绳之以法。可是对马谡的死,有很多人都提出了异议。

  在当时,就有蒋琬对诸葛亮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史书上记载:

  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蒋琬是从惜才的这一方面来规劝诸葛亮的。那么,我们从军事责任这一方面,看马谡该不该死。如果单纯从军事责任来说,按照当时的情况,马谡的罪过不应该被处死。

image.png

  当时在对马谡处理的同时,诸葛亮还处理了一大批前线的将领。史书记载,“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诸葛亮将马谡手下表现最不好的将军张休、李盛诛杀了就已经够了,连当时的主将马谡也杀了就似乎有点过分了。

  如果打一次败仗就杀主将,那么谁还去带兵打仗?所以说,当时的曹操曾经专门下过一道命令,宣布如何追究失败将领责任的。诸葛亮杀马谡,蒋琬提出不同意见,也就是感觉诸葛亮对马谡的责罚过重。

  如果单单从军事失利的责任来说,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就杀马谡,是处罚过重了。后来的姜维打了大败仗,部众星散,也才自贬三等而已。

  三、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

  虽然我们从军事责任方面看,诸葛亮杀马谡有点责罚过重。但是,如果我们从马谡的行为上了,再加上诸葛亮的行事作风,诸葛亮杀马谡是有他的理由的。

  马谡在街亭之战前,诸葛亮对他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他越过魏延、吴懿这样的将领,违背了大家的意愿,把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任务交给马谡。只有马谡能够听从诸葛亮的指导,就不会失败。

  这样一来,等于是把一件奇功白白送给马谡。这种栽培的痕迹太重了,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非议。可是,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马谡把这样简单的任务都给搞砸了,这让诸葛亮背上了很大的包袱。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即便是公平的处理马谡,大家也会认为诸葛亮有徇私的嫌疑。

  而马谡的表现,更是火上浇油。马谡在街亭失败后,他没有回到诸葛亮的大营,而是丢下军队,自己先逃回到了蜀国。等到大军回到汉中,街亭之战过去很长时间,才把马谡找到。因为马谡的逃亡,据史书记载,还连累了向朗:

  (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恨向朗,这是因为向朗包庇马谡逃亡,实际上是帮了马谡的倒忙,致了马谡的死命。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做事风格决定的,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的做事风格是: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马谡逃亡,正是触犯了诸葛亮的做事底线。如果当时马谡回到诸葛亮的大营,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罪责,领受诸葛亮的惩罚,诸葛亮还可能“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可是,马谡这一逃亡,诸葛亮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也只能按照“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处理了。

  就这样,马谡等于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死路。诸葛亮面对马谡的这种情况,只有杀之一条路了,这也是他恨不明事理的向朗的原因。

  四、诸葛亮在马谡之死上的责任。

  如果从马谡的死因上来看,诸葛亮对马谡的死是负有一定的责任的。这个责任主要是诸葛亮对马谡的培养和使用上。

  我们从历史记载上可以看到,马谡其人是有一定的才能的。史书记载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这使得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也正是由于诸葛亮和马谡的亲近,才引来了刘备的警告。史书上说: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image.png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听取刘备的意见,还任用马谡为参军,一起讨论军机。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但不是说马谡不能用。在这之上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言过其实。

  马谡的才是在言上,他说起理论来一套一套的。他在诸葛亮出兵南征的时候,就给诸葛亮提出了“攻城为下,心战为上”的建议。诸葛亮依照他的建议行事,顺利的平定了南方。可见,马谡在见识上还是高人一筹的。

  但是,与之言相对的,就是实的不相符。马谡虽然喜欢谈兵,可是他带兵打仗的经历几乎为零。由于他的实践经验太少,这使得他的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支持,制约了他的才能。

  诸葛亮的错误就是,没有针对马谡的缺陷去予以培养弥补。有意识的增加马谡的实践经验,给他带兵打仗的机会,逐步培养他的才干,使得他言实相符。

  而诸葛亮并没有给马谡这样的机会。在使用马谡的问题上,诸葛亮又犯下了第二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把一个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直接安排在一个关键的战役岗位上。

  由于没有带兵的经验,马谡在防守街亭的时候,才会手忙脚乱。史书称他举止烦扰,使得蜀军不战自乱。这是与马谡的才能不够有关的,最终造成了街亭之战的失败。而把本是一个参谋之才的马谡安排到战役指挥员位置的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

  结语:

  由于街亭之战中,马谡不听从诸葛亮的节制,按照自己的心意放弃街亭路口,上山防御。由于山上无水,被张郃断了汲道,造成大败。这使得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得撤回汉中,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战后诸葛亮斩了马谡,这是由于战败的罪责和马谡战败后脱逃的恶劣表现造成的。诸葛亮在这一点的处置上,虽然有处罚过当的意味,但是也有他的道理。但是,诸葛亮在马谡之死上是负有一定的责任的,尤其是在马谡的培养和使用上是有着重大失误的。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对马谡等人的处罚对蜀汉是有着积极作用的。正是由于诸葛亮对败军将领的处罚,才使得蜀军很快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再次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北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42

  • 浏览

    5668

  • 获赞

    868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