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清朝的耕地扩大到怎样的程度?

2024-11-19 04:15:46 admin

  清代的随着生产土地仍可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清朝入关后,农业1644年顺治帝颁布圈地令。持到样的程度有主与无主地被满人圈占,展清统称“官庄”。耕地大量农民不得不弃家逃亡,随着生产或者沦为新主人的农业奴仆。圈地主要执行三次,持到样的程度以北京附近的展清顺天、保定、耕地永平、随着生产河间四府最为突出,农业直到1685年康熙帝宣布废止而终。持到样的程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展清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至于全国其他原明朝皇室或地主的耕地土地,清廷称其为“更名田”,分配给无地农民使用,或是被新地主霸占。据统计,这种土地的总数不下二十多万顷。清代也拥有不少屯田,屯区多在新疆等边疆地带。清帝推行了令民垦荒的政策。

image.png

  使得华北、华中地区先后着令准垦,一些边疆如新疆、青海、海南、台湾等省于清朝中叶先后实行开垦政策,而东北地区直到清朝后期才准许大量汉人前往开垦。

  土地的开垦

  明末清初时人类处于小冰期并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全球粮食作物产量普遍减少,有些地区甚至“百姓流亡十之六七,十亩之田只种一二亩”。但是由于明代徐光启引进的新大陆高产作物甘薯的广泛种植,农作物的收成得到了保证,这段时间也成为清朝发展的高峰时期。

  而以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耕地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开垦、耕地面积的扩大。康熙二十四年,全国共有耕地六亿亩,到乾隆帝去世,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

  粮食产量增加

  随着土地的开垦和农业种植方法的进步,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广东部分地区收获早稻以后,又插晚稻;收获晚稻以后,再种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江西土薄,早稻收获以后不能续种晚稻,就种荞麦,一年两熟。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每年可增产粮食60多亿公斤。

  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增多了。北京郊区的菜农,利用“火室”、“地窖”等设备,在冬季栽培韭黄、黄瓜等新鲜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卖。乾隆年间,原来不种棉花的河北一些地区,栽培棉花的占十之八九。清朝前期,甘蔗种植遍及东南沿海各省。广东一些地方种植的甘蔗,往往上千顷连成一片。

image.png

  清朝粮食产量比明朝万历时期增长了一倍之多,全国粮食产量则增至2040亿斤。当时随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高于英国,麦子的收获率为15:1,而当时的欧洲,粮食收获率居首位的英国也仅仅为10:1。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还主要归因于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大力推广。

  国富民穷

  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但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中国人一见使团丢掉一些死猪死鸡,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英国人的弃物。而接到使团的残羹剩饭,对他们用过的茶叶,中国人总是贪婪地争抢,都要千恩万谢,然后煮水泡着喝。

  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同时期的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697

  • 浏览

    36429

  • 获赞

    3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