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为什么要放弃关中,迁都到无险可守的洛阳?

2024-11-19 01:25:26 admin

  平王东迁是周平中迁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根据《春秋》、王为无险《左传》等史料的什放记载,公元前771年,弃关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都到的洛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可守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平中迁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王为无险西周灭亡。什放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弃关是都到的洛为周平王。

  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可守正式开启了东周这一历史阶段。周平中迁众所周知,王为无险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什放周王室不断走向衰落。究其原因,和洛阳一带无险可守,地处四战之地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周平王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而不是继续定都关中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首先,丰京和镐京一起并称为“丰镐”,是西周王朝的国都,也即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定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也即属于关中地区。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在历史上有“四塞之国”的说法。由此,对于西周王朝的强大,和其定都关中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就周平王迁都的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不仅无险可守,而且处在晋国、郑国、齐国、卫国、楚国、鲁国、宋国等众多诸侯国的包围下。

  进一步来说,东周王室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其疆域面积不断遭到周边诸侯国的蚕食,为其在战国末期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那么,问题来了,周平王为什么要放弃关中,迁都到无险可守的洛阳呢?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春秋》、《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联络,迅速攻入镐京,周幽王急忙逃到骊山,被骊山之戎所杀。在此背景下,对于当时的关中地区,依然存在犬戎势力,这让之后即位的周平王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犬戎,古代部落名,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也被称之为西戎。

image.png

  在西周末期和东周初期,戎人的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国、秦国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的侵袭。比如秦国为了击败西戎,多位君主曾战死沙场,直到秦穆公在位时,在重创西戎。因此,在周幽王被杀后,周王室陷入到混乱中,难以抵御西戎接下来的进攻。

  所以,周平王选择东迁到远离西戎的洛邑。另一方面,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洛阳“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周公在东征之后,即着手在洛邑营建东都成周。由此,就洛邑来说,早在西周时期就进行了修建和经营,也即拥有成为周王室都城的有利条件。

  最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侵袭,于是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同时,针对保护周王室有功的郑国、晋国,周王平也是论功行赏。彼时,周平王任命郑武公担任司徒,让他与晋文侯一同辅佐周王室。周平王在郑武公、晋文侯的辅佐下,勉强支撑残局。

  由此,对于周平王来说,其之所以东迁洛阳、放弃关中,也和秦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存在一定的关系。就秦国来说,自然希望周王室可以搬出关中地区,方便自己击退西戎,进而夺取该地区。而就晋国、郑国来说,周平王定都洛邑,则有助于自己控制周王室。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1471

  • 浏览

    462

  • 获赞

    768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