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后满语是怎么消亡的?为何满语会迅速消失?

2024-11-19 00:42:19 admin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满语会迅速消失?清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灭亡满语《濒危语言图谱》显示: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消亡迅速消失80~90%将在未来200年灭绝。何满平均每2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清朝

  并且据统计,灭亡满语世界80%的消亡迅速消失人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没有过文字记载,何满没有字典、清朝书,灭亡满语在任何图书馆或数据库都找不到它们的消亡迅速消失资料。

image.png

  语言的何满消失已经成为了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今天我们要说的清朝便是作为清朝国语——满语的消失情况。

  满语:爱新觉罗的灭亡满语语言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女真人通过与周边各民族的消亡迅速消失融合,在十七世纪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族。满语便是随女真语演化而来的,但满语又并非是单纯的女真语,因其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蒙语、汉语的影响。

  满语,作为清朝皇室——爱新觉罗皇家的语言,是清朝时期贵族旗人们的语言,其风光程度不可谓一般。

  然而在清朝灭亡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全中国却只剩下了齐齐哈尔三家子屯,有几个老人能说纯正的满语之外,满语已然消失在了广阔的中国大地上。

  那么为何满族语在清朝灭亡一百多年后就急剧消亡了呢?早在百年前,清朝统治者便有此担忧,并为此采取了一些稳固满语的措施。

  康熙年间,康熙帝担心八旗子弟的满语被荒废,因而特意选送年幼的满洲子弟到关外去学习纯正的满语。乾隆帝更是多次面斥忘却满语的宗室子弟和满洲官员。

image.png

  乾隆皇帝还为此建立了十分严格的年度考核制度规定:王公子弟无论是在家延师还是入宗学念书,每月都必须考察一次满语。

  随着统治者更替而日趋衰落的“国语”

  统治者的重视,加上满文本身的逐渐完善,在乾隆中期时,满文的使用得以走向了顶峰。

  然而,此时满文的“巅峰”还是无法掩饰满语面临的尴尬境地,因为更多的普通旗人已经对满语日渐生疏了。

  即便,乾隆帝实行了许多看起来十分完善的保护措施,却仍是无法挽回满语的衰落之势。嘉庆年间,满语的使用情况更是十分令人堪忧。嘉庆帝曾叹言:“今满洲非惟不能翻译,甚至清话生疏,不识清字。”

  到道光时期,旗人集团更加不在意是否学习满语了。“其于应习之清语,视为无足重轻,甚至不能晓解。”在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批阅文件的时候也总是只批汉文,而不阅满文。慈禧对于满文认识得很少,甚至少到了可以说是完全不识的程度。

  连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都不太会说满语。

image.png

  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说道:“我的学业成绩最糟的,要数我的满文。学了许多年,只学了一个字‘伊立!”,这个词是“起来”意思。因为大臣们向皇帝请安,皇帝必须用满语说“伊立”。

  满语为何无法避免衰势

  事实上,在清军入关之后,满人的语言环境转变成了满汉双语共用,在两个民族的交往中,语言能否得到推广是取决于其使用价值的,并不单单是统治者的主观意愿。

  即便满人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满人的人数却远远比不过汉人。因此在面对多数的汉人,和较为领先的汉族文明时,满族人开始不得不主动去学习汉语和汉文化。

  而清朝为了便于统治,亦是尊崇儒家,满汉两种需要兼顾。

  即便统治者担心满洲的特性丧失,却还是又不得不迎合汉文化。而这一矛盾的统治措施,带来的结果便是,汉文在满人群体加速传播开来,而满语无可避免地衰落。

  其实,满语之所以得不到广泛的应用,还是与其自身的缺陷有关。

image.png

  相对于汉文,朝廷对满语的过度规范,都使其不够便捷后灵活,再加上词汇量过少,无法满足日常使。“满洲必以其所有之物始有名称,如珊瑚、玛瑙、苹果、橄榄……,本为其地所无者,即用汉语”。

  由此可见,满文在很多时候都无法满足需求,更多时候都只用来表达与记录,无法像汉语一般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学体系。

  并且随着汉臣在朝中地位的逐渐上升,许多文史资料与国家政策都出自其手。这更进一步加快了清朝的汉化,使得满文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小结

  不得不说,满文的消亡既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可以说满文是“亡”在满清统治者手中的,他们为其统治而逐渐舍弃了满语。而满文走向消亡是满族汉化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78373

  • 浏览

    3

  • 获赞

    37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