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民族的“百年孤独”——《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2024-11-19 04:38:05 admin

(通讯员:段宇飞)说起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百年孤独相识,还得感谢2022年因为“文化带货”成功出圈的驯鹿英语老师董宇辉在直播间的疯狂种草。在呼伦贝尔土生土长的民族我,对额尔古纳和鄂温克族其实并不陌生,尔古在直播间听着董老师的纳河推荐,就让我对这本书蠢蠢欲动,右岸有感对这个看似熟悉实则陌生又神奇的百年孤独地方充满了想象和渴望。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驯鹿中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整个故事都是民族一个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夫人追忆性的自言自语,她以清晨、尔古正午、纳河黄昏、右岸有感半个月亮为时间点,百年孤独讲述了一代又一代的驯鹿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活。以“我”为视角,用细腻温和的笔触将鄂温克一族的六代人、近百年的兴衰联系起来,将一群鲜为人知的鄂温克人描绘的有血有肉。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

开篇的第一段就让人身临其境,“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种透露着淡淡忧伤的平缓语气的第一人称叙事,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有很强的亲和力,仿佛我的对面坐着一位老人,正在娓娓道来,讲述那遥远的故事.....

首先让我震撼的是,不管是说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都好像不自觉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幻境,纵使周围环境喧嚣吵闹、纵使前一分钟还被现实打压的心烦意乱,但在看到这文字刹那,依然能把你抽离现实、让你思绪拉远、感受远方带来的平静与喜悦。我有时觉得自己缺乏想象力,感觉到自己无法正确审视真正的美,但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它的语言优美的像诗歌一样缓缓流淌。写心情的时候不写心情,而是详细描述周围事物,在我们的大脑里植入一个场景,让我们不自觉地和书中人物一起沉浸在美好画面里。即使我坐在燥热的房间,思绪和灵魂也已经跟随作者飘向额尔古纳河,感受其平静与美好。就好像我也拥有和作者一样的眼睛,见证了那一切的发生: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星星慢慢地爬上天空,看着人们在篝火旁饮酒高歌,感觉到了人们生活中的畅快与惬意,我仿佛听见了夜里驯鹿脖子铃铛偶尔作响,我喜欢那些突然从河边飞起不知名的鸟儿,我也喜欢深秋时节掉落在地上,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我喜欢夏天时节夜晚天空的繁星点点,也喜欢春天融化的雪水里,突然长出的一两个绿色的新叶。

还有吸引我的一点是,迟子建带我领略了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山林中的鄂温克族人的风情。一字一句,温柔而又有力量,他们是以狩猎为生,和驯鹿有着深厚感情的民族。这是一群民风淳朴的人,他们以大地为伴,以高山河流为友,在他们中间,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生生死死。这部小说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萨满妮浩在知道救活一个他人生命的同时,她自己会失去一个亲人的前提下,依然义无反顾的区拯救别人,我浮现脑中的是爱、宽容和救赎这几个词,少数民族人身上有着巨大的包容和温暖,如作者所说,大自然向他们敞开了美好而和谐的一面,也给了他们严酷而凄清的一面,他们也有自己的爱恨与无奈。爱和宽容才能让心灵得到净化。

鄂温克族的故事,不会画上句号,它会伴着清脆的鹿铃,以及迟子建温暖的文字,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继续流传……

  • 文章

    87338

  • 浏览

    51856

  • 获赞

    539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