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对诸葛亮只守不攻 竟是此人计谋?

2024-11-19 00:45:41 admin

  诸葛亮北伐中原,司马守魏国担负防守重任的懿对统帅是曹真,曹真死后是诸葛司马懿。

  在大将张郃死后,攻竟对于司马懿西部军事决策的此人权威没有将领能够挑战。魏国用来防御的计谋兵力是蜀国的几倍,国力更是司马守蜀国难以企及,但两国间的懿对军事较量却有一个反常之处,势弱的诸葛蜀汉国始终处于进攻状态,而更为强大的攻竟魏国反而只是专职于防守。尤其是此人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竟然会分出兵来屯田,计谋打算在魏国军队的司马守“射程”内长期驻扎下去。

  战争中两军统帅的懿对较量,当然更多比的诸葛是智慧,但这种谋略的体现,更多是在运动战之中实现的,像这种一方坚守不动的阵势,往往会令进攻方无计可施。这就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廉颇不动,秦军无所作为,赵括出击,赵军四十万顷刻化为乌有的典型事例。

  不过,战争是以获胜为根本,假如敌人来攻,你专职防守也就罢了,等到敌人真的撤退,你还不去追击,甚至连尾随都不做,你凭什么会获得胜利?何况,当敌军无功而返,作为防守一方,没理由不转守为攻,乘胜追击去消灭敌人的!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撤军,还真就做出了这样似乎是无动于衷的举动,就这样摆开了架势等着诸葛亮来,又任凭诸葛亮去世的蜀军按部就班似的逍遥离去。

  事后看来,魏国的这种战略是成功的,它让蜀汉国在这种进攻撤退再进攻再撤退的自我拉锯中不断损耗,以至于本来就并不强壮的身躯变得更加羸弱。等到诸葛亮去世,蜀国再没有这样杰出统帅的时候,它的那个所谓的“九伐中原”也就成为了一种不下雨的干打雷。

诸葛亮

网络配图

  不过,这不是魏国的最初设计,魏国的最初设计是坚守拒敌,待敌人退兵去追击。魏明帝给司马懿的诏书说:

  “我军只需坚壁据守,消耗其锐气,诸葛亮必将陷于想进既难以如愿,撤退又不甘心,长时间对峙必然粮草耗尽,原地抄掠却注定两手空空的被动局面,那个时候他就只能自动撤兵了。等蜀军撤退之时再大举追击,以逸待劳,这就是我军大获全胜根本所在啊!”

  也就是说,诸葛亮不退,司马懿不能与诸葛亮战。

  实际上,司马懿最初是想战的,他也多次请示魏明帝,打算和诸葛亮交战,但都没有得到批准。

  诸葛亮也曾经设法调动司马懿出战,以便在运动中消灭魏国的有生力量,就像斩张郃那次战役一样。他给司马懿送去了妇女用的衣服饰品,意思是说司马懿像个妇女一样,不敢像男人一样去战斗,以便激怒司马懿。司马懿一时也真的被激怒了,手下将领们更是怒火中烧,准备出营和诸葛亮一决雌雄。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老老实实待在军营中不出战呢?这与魏明帝派在前线大军中的一个人有关。

  这个人叫辛毗(pi),职务是大将军军师。大将军是司马懿,按理说辛毗是他的部下,司马懿要出战,辛毗又怎能制止得了?但魏明帝给了辛毗特殊权利,持节,就是代表皇帝行使权力,司马懿只能俯首听命。

  有一个问题,司马懿官职毕竟比辛毗大很多,等到有一天回朝,辛毗的节杖被收了回去,辛毗就不怕司马懿打击报复吗?这就不得不说说辛毗这个人了,他还就真的不怕这个茬儿。

  辛毗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早年跟随哥哥辛评依附袁绍。曹操任司空,征聘辛毗,而辛毗不能从命。到袁尚在平原进攻他的哥哥袁谭之时,袁谭派辛毗去找曹操连和求援。曹操正要征讨荆州,军队驻扎在西平。辛毗见到曹操,转述了袁谭的意图,曹操十分高兴,就准备出兵攻打袁尚。

  几天后,曹操改变了想法,决定还是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相互消耗。隔了几天,曹操设宴款待,辛毗观察曹操脸色,心知定有变故,于是把心中的疑问告诉了郭嘉。郭嘉又说给曹操,曹操问辛毗:“袁谭可信吗?袁尚一定能被打败吗?”辛毗回答说:“您不必问真与诈的问题,直接讨论期间形势就够了。”

  在辛毗看来,袁绍死后,袁氏兄弟相互残杀,连年无休止地交战,再加上旱灾饥荒,这是上应天灾,下有人祸。如果这个时候不攻打袁尚,等到兄弟俩醒悟过来,团结一致,再加上年景转好,恐怕就没有消灭他的机会了。

诸葛亮

网络配图

  而荆州物产丰富,人民安乐,郡国上下没有空子可钻。这时候,顺应袁谭的求救而给予安抚,是曹操最为有利可图的事。四方的对手,要数河北的袁氏更强大,河北之地平定了,那么,曹操的军威将就此强盛而使得全天下闻风失色。

  曹操认为辛毗说得有理,于是同意袁谭的请求,屯兵黎阳,攻打袁尚。第二年攻打邺城,攻克后,上表荐举辛毗为议郎。

  辛毗这时候是袁谭的使者,他说的话尽管有为曹操分析利弊得失的含义,但说事的落脚点还是让曹操出兵帮助袁谭。在曹操已经决定南下攻打荆州的情况下,一个曾经敌国的使者想改变他国君主的决定,这是要冒着多大的风险?如果说能改变曹操的主意需要智慧,敢这样去做则首先要有胆量,辛毗就是这样一个有胆有识之人。

  曹丕称帝后,打算迁移冀州的十万户士人充实河南。当时连年蝗灾,百姓饥饿困顿,群臣都认为不可移民,而曹丕态度极为坚决。辛毗与朝臣们一起求见,曹丕知道他们又要劝谏,就带着满脸怒气与群臣相见,大家没有敢说话的。

  辛毗却直截了当地说迁徙政策不对。

  曹丕说我不跟你讨论此事,辛毗却说:

  陛下把我置于您的旁边,专管出谋划策,又怎么能不跟我共议此事呢!还说,我说的并非私事,是关系国家社稷的忧患,你怎能对微臣如此发怒!

  曹丕无话可说,起身要进内室;辛毗跟上去拉住他的衣襟,曹丕用力甩开辛毗的手不肯回头。过了许久才出来说:“佐治,您为什么这么急切地逼我呢?”辛毗说:“现在大举移民,既失去民心,又没有粮食供给他们。”文帝于是决定只迁移五万人家。

  看,是不是一个三国版的“触龙说赵太后”!只是敢拉住皇帝的衣襟,这比触龙可要大胆多了。

  辛毗还曾经跟随曹丕射猎山鸡。曹丕说:“射山鸡真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啊!”辛毗说:“射山鸡于陛下确实十分快乐,对于众臣民来说就非常痛苦。”文帝默然不语,以后就很少出来打野鸡了。

  到了魏明帝时期,辛毗依然是秉性不改,敢谏依旧。当时,魏明帝宠信两个内大臣,两人专断朝政。朝中大臣都在想方设法跟他们沟通交好,只有辛毗不与这二人往来。辛毗的儿子辛敞劝他,辛毗对儿子说,我最多不做三公而已,对我来说这又算得上什么危害?哪有大丈夫为了三公名位不惜自毁气节的呢?

诸葛亮

网络配图

  后来魏明帝想提拔辛毗,终于被这两个内臣阻止,被调出担任卫尉。魏明帝这个人,虽然识人做事不失大体,但生活上却是非常奢侈。他曾经大修宫殿,百姓服役十分劳苦,辛毗上疏劝谏说,我听说诸葛亮讲武治军,孙权到辽东买马,估量他们的意思,似乎要与我们争个高低。于是提醒魏明帝多考虑国家社稷。”

  尽管魏明帝没有采纳,但辛毗还是该说的说,该谏的谏,到魏明帝又想削平北芒山,令人在山顶上建造高台楼观,以便遥望孟津时,辛毗再上书谏止,魏明帝还是停止了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1558

  • 浏览

    72295

  • 获赞

    983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